事业单位人员不一定有编制,你属于哪种?
本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其实,自2011启动的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到现在已经9年,改革中与个人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就是编制问题,这些年,通过统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实很多并没有编制,而他们本人却根本不知道......这其中有些什么“猫腻”,小编为你速速道来。
01
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
事业单位并非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本质应该是干事业的(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衙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由于历史问题(严控公务员编制、财政供养能力限制等),在最近几十年地方上乱设置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非常多。
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是,进行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会转为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其实已经改革了十余年。由于这些单位相对较少,改革阻力也小,所以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未改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有条件的早已于2018年完成转制,不具备条件的,最迟2020年必须要完成转制。
同时,更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的去编制化改革。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学校和医院,这两类单位占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三分之二左右,是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也是最大阻力点。
02
其次,应该知晓现今阶段,去编制化与个人身份问题。
由于取消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改革阻力很大,目前还没有改革具体时间表。按照国务院的相关改革部署,下一步还要逐步取消高校、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这将牵涉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大量行政管理人员,使得改革进程与力度更加扑朔迷离。
身份问题
由于目前各地改革进度和改革政策不同,最近十来年,有些朋友虽然是统一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的新进人员,但是身份其实却千差万别。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编在岗人员。这一类人员进行事业编制登记,个人拥有事业编制,非常稳定,可以说还是事业编铁饭碗。可以调动去其他单位,达到一定级别后,可以转为公务员身份。
2.员额备案制人员。各地叫法不同,多见于中小学教师和医疗机构,也就是个人不拥有编制,只占用所在单位编制,离开本单位(或者本行政区)即无效。这类人员不能跨区域调动,不能转公务员身份,但是在本单位(本行政区域)可以提拔晋升。
3.人事代理人员。多见于高校和医院,身份比备案制低一级,算是与单位签合同的合同制人员,没有编制,没有正式提拔晋升机会(只能担任低级职务),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
4.聘用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没有编制、没有提拔晋升机会,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严格来说,连工作单位的人都不算,因为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工作单位来的,合同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的。
03
最后,你要明白事业编制之间的矛盾关系。
事业编制说起来容易,毕竟在很多人看来,考试科目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公共基础科目、申论等,只要下定决心,找对方法,复习起来能够如鱼得水。但是事业编制难在,你要如何定义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位的编制,选择怎么样的岗位,去研究这个编制的意义在哪儿,成为了你考事业单位编制的重中之重,因为很多事业单位的考核,并非考进去以后,就一定会有编制,毕竟改革一直在变,你的脚步不一定跟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