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
时事政治一直是常识模块的一个常规考点,只是每年所占比重略有不同。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多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时事政治,以及关注江西本省的相关热点新闻,建议广大考生备考时不仅要掌握常规知识点,更要具备宏观的知识结构和临场的应变发挥能力。
近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尽管还要履行必要的程序,但中美贸易战已箭在弦上。对中美贸易战背景和趋势的研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事关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局。美国率先发动贸易战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其目的也并非针对由来已久的贸易逆差,而是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战略举措之一。
中美贸易战不是孤立存在的
中美贸易逆差由来已久,全球失衡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301调查”也是美国常用的工具,美国挑起贸易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背景。
首先,从中美关系角度看,中美关系越来越被解构成全面的竞争关系,2017年美国把中国定位于“战略上的竞争对手”,对中国“赶超”心生惧怕。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的话语体系中,中美比较和竞争逐渐成为讨论中美关系问题的主基调。中国持续的快速增长客观上正在改变中美经济力量的对比,中国通过集成创新在一些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十九大以来提出的宏伟发展蓝图,更加重了美国对中国实现“赶超”的恐惧和担心。
第二,从美国自身情况看,美国经济自身结构性问题仍然凸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失衡并未根本缓解,美国通过减税等改革争取跨国公司回流和发展制造业等措施效果不显著。美国负债消费模式内在的脆弱性和自身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美国对自身能否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心存担忧。
第三,从中国方面看,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主导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合作、推动石油人民币等为全球提供公共品的努力,使美国发展模式赖以为继的国际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美国感到惴惴不安。
第四,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差异巨大,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汇率、“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意图产生困惑、担忧和深刻误解,造成美国国内政界和学界对中美关系的战略误判。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中国故事和中国自信的过分解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甚至误导的作用。
最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也一定程度归因于特朗普保守主义倾向及认知的局限性。特朗普将美国视为自由贸易的受害者,认为自由贸易是美国经济竞争力下滑、中产阶级萎缩、就业不充分的根源,提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是美国的灾难”,在竞选期间,这一理念已经充分表现,执政后更是提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反自由贸易主张,反应特朗普对自由贸易认知的局限。甚至让人怀疑,难道他真的不知道美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最大吗?如果不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美国怎么会把历次金融危机成本转嫁给别国。
中美贸易战打的不是贸易逆差,是科技和知识产权
从美国对中国加税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这些领域并非是美中逆差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端技术产品,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则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在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中,民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占比13%,乘用车8%,半导体5%,工业设备4%,塑料材料、木质纸浆、医疗设备都占3%左右,大豆也高达12%。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提高关税的目的是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增加制造业的就业,但是从美国加税的领域看,贸易战的目的恐怕并不在于减逆差和增加就业,而是出于对中国科技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担忧,对中国新兴产业进行遏制。至于减少顺差和增加就业等说辞更多地是选举政治下对部分选民的安抚,也为其年底的中期选举做个铺垫。
美国之所以没有痛下决心拿逆差主要来源的领域开刀,一方面说明特朗普政府十分清楚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问题,美国在贸易逆差→资本流入→对外投资的国际收支循环中实际是受益的一方。而且美国逆差最主要来源的机电产品等主要是富士康在内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布点,加工贸易比重超过一半,在国际产业链中留在我国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发展到今天,除了高技术领域外,基本上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特朗普政府也担心大幅度提高关税会影响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并真实地提高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减少美国居民的福利,招致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反对。
从美国政府各部门对特朗普签署备忘录的反应看,大家叫好时提及最多的也是针对知识产权问题。
中美贸易战短期对双方经济影响不大
根据目前中美加税的领域和力度看,贸易战对中美双方影响并不大。按照美国公布的钢铝加税方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涉及金额约9亿美元,加征税率25%,铝涉及金额18亿美元左右,加征税率10%。2017年中国对美制造业出口约5000亿美元,约占中国出口的20%,而按照公布的600亿美元高技术出口产品加税20%的方案,对中国出口的总体影响不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率先发动中美贸易战的动机是针对所谓的“应对中国不公平的市场扭曲行为”“国家主导下的进攻”以及“由国家资助的知识产权盗窃”,在特朗普签署的备忘录中竟然使用了“经济侵略”一词。美国宣称此举是为维护其创新基地地位而进行的“经济自卫”和“有计划的战略响应”。不仅如此,美国还将号召其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来对中国的决策施压。
基于此种动机和美国国内支持特朗普的民意基础,未来除了贸易战的“明争”,还会有更多“暗斗”,美国可能将针对中国使用市场准入、投资安全审查、排“中”性区域合作等多元战略组合,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和战略遏制。其中,退出TPP并主导“印太战略”也是美国从地缘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方面全面防范中国的战略举措。未来一段时期,中美贸易投资争端不断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如果双方不能理性对待和化解,将不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对处理中美贸易关系措施的建议
首先,就美发动贸易战向WTO起诉。在多边场合和机制框架下阐明中国维护多边自由贸易规则的立场和主张,谴责美国依据国内法律对他国实施单边贸易保护的错误做法,阐明这种做法极大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也对两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第二,制定反制清单和谈判清单。不急于采取反制行动,但要研究反制清单,评估对美国汽车、飞机、大豆等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评估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对美制裁的可行性。准备谈判清单,预估美国的要价,根据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需要,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研究可行措施,争取尽快展开对话和谈判,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第三,针对美国加税领域,分领域进行影响评估,提出化解之策。从长计议,研究自由贸易区的中国模式,为全球贸易新规则贡献中国智慧。继续完善自由贸易区网络,可以以中美谈判为契机启动中美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作者 曲凤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特约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来源:中新经纬
点击分享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