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7.6.2)
1.①五代至北宋时期,人们用丝线或马尾线把所设计的图案编在抄纸的竹帘上
②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李建中《同年帖》,纸面上就有波浪纹图案
③在唐代,经过染黄黄檗、涂蜡烫平加工而成的硬黄纸,防蠹防潮,能长久保存
④因为有图案的地方抄纸时纤维层较薄,所以制出来的纸“水印”赫然
⑤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工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⑥初唐写本《妙法莲花经》、王羲之《万岁通天帖》摹本,用的都是这种纸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④⑥⑤③①
B.②③⑥⑤④①
C.⑤③⑥①④②
D.⑤③⑥②①④
2.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3.①海德堡大学的专家发现在动物大脑中有一个“热传感器”
②在身体发烧的时候,这种特殊的脑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会释放降温信号,调节体温
③它是大脑神经细胞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被称为TRPM2蛋白质
④尽管已知大脑中被称为下丘脑的区域可能对调温起作用。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哪些神经胞何时起作用,以及通过何种分子信号途径来测量
⑤研究人员一直猜测是动物的大脑存在某种控温机制
⑥关于人及温血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人们之前并不清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②⑥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④⑤①③②
D.④⑥③⑤②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对比②和⑤,确定首句。②介绍具体文物《同年帖》,⑤指出造纸术的工艺技术不断进步,结合其他具体介绍造纸术工艺的语句可知,⑤更适合做首句,提出观点,然后②作为具体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需要判断①、②两句的先后顺序,①介绍了五代至北宋时期造纸术的工艺,②介绍运用了北宋造纸术工艺的具体文物《同年帖》,故应该先①后②,排除D项。
2.B【解析】填入空格的句子为文段尾句,根据空格前的标点和文字可知,作者指出,多数史学著作对于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所做的评价存在着共性问题,即以偏概全、抓小放大、不甚清晰,故尾句应当与这些内容进行衔接,语义相近或有概括的功能,B项“失公允”正是对原文中几个并列问题的概括,当选。文段强调的是史学著作对李鸿章的定位,与A项的“读者”无关,排除;C项中的“佳作”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D项中的“摘掉这三顶帽子”并非作者强调的目的所在,作者希望给予精准定位而非简单地“摘掉帽子”,排除。
3.C【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分别是①④⑤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④和⑥都是在说对体温调节机制不清楚,⑤是对控温机制的猜测,①是研究发现,根据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不清楚,然后进行猜测,最后得出结论,所以⑥④应该在⑤和①之前,排除A、B两项。观察选项,③出现指代词“它”,判断③前面是①还是⑥即可确定答案,根据③可知,它是一种蛋白质,不可能是调节机制,排除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