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江西公务员行测资料 >> 言语

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演练(16)

发布:2016-07-02    来源: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2.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B.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C.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
  
  3.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首先判断首句,比较②③句,②句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③句定义徽州文书,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①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②句中有“抗战结束之初”,根据时间顺序,二者应该靠的比较近,且①句在②句前。
  
  2.C【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最后一句“‘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不能证明,走向数字化是唯一的救赎,所以C项错误。A项可以通过“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得到;B项通过原文最后一句得到;D项可以通过“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得到。
  
  3.C【解析】文段阐述了人认识世界的两种需求,“一致性需求”与“控制需求”,根据“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一句可知人们喜欢用属于自己能够理解的理论,用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来认识世界,C项符合文意。A、B、D三项既不属于“一致性需求”也不属于“控制需求”的范畴,故排除。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jx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