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演练(8)
1.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有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B.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C.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D.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2.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两大抓手,一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二是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我国应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B.我国应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C.我国应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D.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为语句衔接题。文段第一句指出“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这个巨大的气味识别量,第二句通过人类与猎犬的对比说明人类的气味受体细胞很少,第三、四句解释说明为什么很少的受体细胞可以辨别大量的气味,第五、六句举例论证。空格在第四句中。
2.D【解析】本题考查接语选择。材料首先阐述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最后一句用转折词“而”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最后一句强调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文顺承文意,应讲述这个问题。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A项材料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B项没有抓住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如何“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C项说的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之一,是前面第一句叙述的内容,没有抓住重点且承接不顺。
3.B【解析】填入空格的句子为文段尾句,根据空格前的标点和文字可知,作者指出,多数史学著作对于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所做的评价存在着共性问题,即以偏概全、抓小放大、不甚清晰,故尾句应当与这些内容进行衔接,语义相近或有概括的功能,B项“失公允”正是对原文中几个并列问题的概括,当选。文段强调的是史学著作对李鸿章的定位,与A项的“读者”无关,排除;C项中的“佳作”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D项中的“摘掉这三顶帽子”并非作者强调的目的所在,作者希望给予精准定位而非简单地“摘掉帽子”,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