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习题演练(3)
1.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设想干细胞能够用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该研究领域被冠名为再生医学。“多能的”胚胎干细胞被再生医学家们寄予厚望,所谓“多能”就意味着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在非胚胎细胞中诱导细胞的多能性,这样就可以绕过直接使用胚胎细胞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
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A.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意义
B.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
C.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新成果
D.再生医学领域的伦理争议
2.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3.人有自由意志,即主观判断,个人偏好和选择。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越是努力获得的成功,越让人感到幸福;越是需要思考的事物所带来的成功,越让人幸福;越是经过自我控制而得到的满足,越让人幸福。心理学家的追踪实验发现,越是能够忍耐自己冲动的孩子成年以后更容易考大学,更容易结婚,更容易获得博士学位,而那些忍不住马上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更容易退学,更容易离婚,更容易受挫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其获得的幸福感成正比
B.对自由意志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人们感到幸福的程度
C.幸福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可用心理学方法进行探索
D.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再生医学”的来由,之后介绍了“科学家对细胞多能性的技术寄予厚望”,那么下文最不可能讲的,就可以发现B项的“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在文段第一句就点出了,故下文不会再讲,即可确定答案为B项。文段接下来主要是围绕细胞的多能性进行阐述,故A、C项与之话题一致,后文可能会详细阐述,D项与文段最后一句话话题一致,后文也有可能对此进行论述。
2.A【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学习西方时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这一观点,随后从“主体意识”“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两个方面论述支撑这一观点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B、D两项主体都为“中西方”,而“西方”并非文段重点;C项“自身强大”与“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非同一概念。
3.B【解析】文段首句阐述何为“自由意志”,之后从心理学角度建构了“自由意志”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最后具化“幸福”的概念做进一步论证。故文段重点强调“自由意志”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可知,B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A、C、D三项均未包含这两个主题词。
